在电话外呼行业,黑名单和加白是一对形影不离的“孪生兄弟”。前者像一道防火墙,保护用户免受骚扰;后者则像一张通行证,让合规外呼顺利触达客户。二者如何产生、如何运作、又如何影响你我生活?
一、黑名单的“前世今生”
1、用户主动拉黑
最早的黑名单来自手机本地通讯录:用户把陌生号码标记为“骚扰”或“诈骗”,系统直接屏蔽来电。数据只存本地,换机即失效。
2、平台共享黑名单
2014年起,360、腾讯、百度等安全App把用户标记上传到云端,形成“众包型”黑名单。只要足够多人标记同一号码,所有人都会收到“疑似骚扰”提醒。号码被“误杀”的概率随之上升。
3、运营商/监管黑名单
2019年工信部《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首次提出“谢绝来电”平台,用户可登记“不愿接听营销电话”。三大电信运营商同步建立“中央黑名单库”,外呼平台实时比对,命中直接拦截,并同步向工信部报送“违规外呼证据”。2023年全年累计拦截营销电话超18亿次。
二、加白的“生存逻辑”
1、什么是加白
“加白”即把号码从黑名单或拦截策略中剔除,恢复外呼权限。只有被“误杀”或具备合规资质的号码才需要加白。
2、谁有权加白
① 运营商市级公司:对属地固话、400、95/96短号拥有最高加白权;
② 安全厂商:360、腾讯、搜狗、泰迪熊等,对自家App提醒结果负责;
③ 手机终端厂商:小米、华为、OPPO等在系统级骚扰拦截算法中拥有“白名单通道”;
④ 工信部码号服务推进组:对跨省争议进行最终裁定。
3、加白流程(以95xxx为例)
Step1 材料准备:营业执照、码号证书、法人身份证、使用场景说明、语音样例、用户授权证明;
Step2 线上提交:登录运营商“码号服务平台”或安全厂商“号码申诉系统”,上传pdf;
Step3 人工审核:运营商标记中心1~3个工作日完成外呼录音抽检,确认无营销话术、无用户投诉;
Step4 生效同步:审核通过后,黑名单库T+1同步至全国交换机、云端手机卫士、终端系统;
Step5 动态复核:加白有效期通常6~12个月,到期自动失效,需重新提交材料。
三、用户侧“冷知识”
1、标记≠永久拉黑
号码被360手机卫士显示“10人标记为骚扰”后,只要30天内无新增标记且完成申诉,系统会自动降权,恢复“未知号码”。
2、谢绝来电只拦“营销”
用户通过“12321”App登记“谢绝来电”后,快递、外卖、网约车、银行还款提醒等“服务类”外呼仍可正常接通,算法通过“话术关键词+外呼时段+用户合约”综合判断。
3、加白也“限量”
运营商对同一企业每月加白次数设置上限(如移动侧5次/月),防止“无限申诉”对抗拦截。
四、企业侧“避坑指南”
1、先治理再加白
申诉前先做“投诉溯源”:
– 查拨打频次:是否>3次/户/月;
– 查接通时长:是否<6秒即挂断;
– 查用户授权:是否留存“双11勾选协议”证据链。
把投诉率降到0.01%以下再提交,通过率可从40%提到90%。
2、多号码池轮动
不要把加白当“免死金牌”。合规做法是用“95主叫+400回呼+本地固话”组合,配合30%中继冗余,降低单号码被集中标记风险。
3、录音留档30天
工信部抽检时要求5分钟内提供投诉录音,否则加白资格直接作废并列入“审慎名单”,6个月内不再接受新申诉。
五、未来趋势:从“人工申诉”到“链上授权”
1、区块链授权
中国信通院正在试点“可信外呼联盟链”,用户授权记录上链,外呼前实时核验“链上签字”,从根源减少“未经同意”投诉,预计2025年商用。
2、意图级过滤
AI本地模型将听懂“用户是否愿意接听营销电话”,而非简单依赖号码标记;手机端可动态放行“符合当下场景需求”的来电,误杀率有望降到1%以下。
3、统一黑名单标准
工信部已发布《电信网码号资源骚扰电话管控技术要求》,统一95/400/固话字段格式、投诉原因编码、接口协议,2024年底完成全国落地,结束“各省各App一套库”的碎片化局面。
结语
黑名单与加白,表面是技术攻防,实质是“商业触达权”与“用户安宁权”的再平衡。对企业而言,加白不是“洗白骚扰”的捷径,而是检验合规水平的试金石;对用户而言,标记与谢绝来电也不是“一棍子打死”,而是让真正有价值的声音不被埋没。当规则、技术与自律形成合力,电话外呼才能回归“信息纽带”的本源,而不是人人喊打的“骚扰元凶”。